\\教師的工作是為社會培育未來人才,但當中要是能做到「授人以魚,不如授之以漁」,絕對比只懂盲目考試來得重要。疫情日漸險峻,要關心求學,還不如先求存,能於過程中學 STEM 更是錦上添花。今期訪問的是聖公會諸聖中學的何嘉琪教師,在疫情下構思新的教育編排。
疫情期間,香港學界情況差異極大,有學校展示直播編排毫無難點,但也有師生家長於網絡間談及各種難處。以下訪問何嘉琪教師疫情下的感受,以及對教學將來的看法。
記:近日網上直播取代傳統課堂之說流行,究竟學生學習是否順利?
何:停課期間,我有進行視像直播課堂,完成後,我與一些學生傾談,想了解他們面對停課的學習需要,畢竟學生要面對一個接近「死亡」的疫情,再加上配套不足下,追趕一些他們都未必做到的電子功課,甚有可能壓力巨大。 我認為學生的身心狀況才是首要,功課反而是次要。
事實上,從觀察和言談間,瞭解到學生在網上學習存在很大的學習差異,我想說的主要是「裝備」上的差異。我發現現今家庭中寬頻連線及電腦並不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,這些差異在基層學生的情況更為嚴重,很多學生只是利用一部智能電話及有限數據的數據卡進行網上學習,如老師發出的是手寫電子工作紙,他們就需要在一個很細面積的屏幕上寫字,對他們來說,完成一份功課是很艱辛的任務。
另一情況是在網上直播教學,若學生只依靠一部智能手機,是很難應付具成效的互動課堂,我認為最理想要每個學生有兩部裝置,因直播時會涉及使用視像會議軟件和不同的電子學習 apps ,若只有一部手機,同學需要在細小屏幕的手機上切換 apps 。以我任教的電腦科為例,在網上直播課堂時,會運用 Google Jamboard (雲端白板),讓學生進行討論及計數等互動學習活動,對只有手機的同學來說,透過屏幕在白板上寫上算式,會有一定的難度。還有,教編程的課堂會因為智能手機的限制而無法進行。
記:現時教學方法上有甚麼轉變?
就著學生在家中的學習困難,我在教學方法上反思和作出改變。最簡單的考慮是不能將學校的課堂學習模式 1 比 1 複製到遙距學習中,教師需要範式轉移。因此我拍攝 Flip 影片,並且會控制在 2 至 30 分鐘內,因此課程影片需要重新剪裁,將心比己,學生一天內要看很多科目的影片,對學生來說會覺得沉悶,眼睛受不了,數據卡的數據亦受不了,最終只會失去學習動機。
在課業上,我從新設計過電子功課,務求符合學生最低的「硬件」門檻,例如多使用 Google Docs 、 Google Forms 、 Google Classroom 及 Mentimeter 等 Web-Based 工具,因為這些工具本身不用安裝或者使用手機 apps ,學生較容易使用手機完成電子功課。我們一群教師也可善用 Google Form 的自動批改功能,能讓學生對不同課題作重覆練習,是學生展開個人化學習的好拍檔。
其次在視像直播課堂上,我會進行多一些互動的學習活動,例如運用 Mentimeter 文字雲讓全班同學發表意見; Google Classroom 的問題功能,讓同學可以從教學活動中生生互評,提升學習氛圍,從中可瞭解同學的學習進度。我們可避免視像課堂變成單向的知識傳授,令學生覺得課堂沉悶,失去學習的興趣。
記:電子學習內容與傳統內容授課有別,逾兩個月的改變,學生日後會否追不上進度?家長們應否擔心?
家長的擔憂是理解的,畢竟現在是遙距學習,與傳統認知有所差別。事實是透過授課影片、網上視像直播的教學,知識傳授上的時間是足夠的,只是任何編排也好,師生的正常課堂時間與學生的互動時間減少了,而我擔心的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減少後,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評估的難度高了。目前較佳的情況是學生應自律地建立一個個人化的學習時間表,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發問,可以透過不同的平台例如 Google Classroom 向老師發問,讓老師為學生進行解答。
記:回顧近期的教學轉變,那些事情值得分享及關注?
我會認為這次疫情對老師是很大的挑戰,亦是一個契機,讓我們去反思電子學習的「初心」,以及探索復課後,我們在電子教學的道路上的方向。我在電子學習上的應用已有四年,但我發現在今次疫情上不是所有經驗都可以運用,因過往正常上課的日子學生可以借用學校電腦完成我的電子功課,但今次停課學生只能靠自己,任教的學校亦因此有安排向學生借出電腦,協助有需要的同學。
我認為電子學習的初心是學生不受時間地域限制進行「個人化學習」,在拍攝教學 Flip 影片和視像直播要取得平衡,教學編排上我多給予同學自主空間。至於視像課堂上,我仍是初學者,因此我在第一次視像直播課堂後,在 Google Classroom 進行了視像課堂模式公投,讓學生選擇往後的授課模式中視像直播與 Flip 影片的比例。我認為這次疫情能給予學生學習一課,就是自我管理的好時機,家長可試著盡量給予學生自主空間,畢竟電子學習的初心是「自主」學習而不是「監督」學習。
透過這次停課至目前為止,最大的得著是多了時間和學生溝通及聆聽學生的意見,了解自己的教學模式是否有改善的空間,能收取教學相長的效果,希望自己能預備好迎接未來電子學習的新模式。
下一篇,我們會為大家示範如何運用立體軟件和立體打印機製作 DIY Mask 的過程,敬請留意。//
Opmerkingen